鐘玲,數學與統(tǒng)計學院經濟統(tǒng)計學專業(yè)2020級學生,考研初試440分,專業(yè)課成績接近滿分。
攢著一股勁,就想考上
考研這股勁,鐘玲從進入大學就開始蓄力。多數人認為大學一年級是大學生活里最絢爛的一頁,減去了高考的壓力,開始體驗身邊的新鮮事物。但對鐘玲而言,高考的失利讓她感到遺憾和不甘,進校后第一時間她就擬定了考研計劃,并開啟了漫長且充實的學習之路。
大一剛剛進校時,她參加了學院邀請一位優(yōu)秀學姐為新生分享自己學習經歷的一堂講座,那時起,她便在心里默默種下一顆種子:“以后我也要站在臺上向新生分享我的經驗和想法?!?023年9月13日,鐘玲作為老生代表在學院新生見面會上也向同學們分享了自身經歷,那顆種子在她大四時長成了參天大樹。
成長的力量,絕不源于種子本身,更重要的是所給予的養(yǎng)分。大學四年里,她常去的地方就是圖書館。沒課時,鐘玲會準時準點、風雨無阻地去圖書館,聽課、看題、刷題、重刷,這是鐘玲每天在圖書館重復的動作。鐘玲的室友郭樹蘭說:“自律是我對她最深的印象,她每天不是在圖書館,就是在去圖書館的路上。”
成功總會眷顧那些有準備和努力的人。大學四年時光,鐘玲過得充實而精彩,專業(yè)課總成績排名第一的她獲得了校級一等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獎學金、三好學生等各類獎項。大三那年,她帶領團隊參加比賽,榮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省級一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非數學)省級一等獎,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省級一等獎,“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省級三等獎,全國大學生統(tǒng)計建模競賽省級三等獎。同時主持省級大學生科研訓練項目1項,主持校級大學生科研訓練項目1項,參與國家級大學生科研訓練項目1項,以第一作者身份公開發(fā)表學術論文1篇。這些寶貴經歷為她在考研復試中錦上添花!“事在人為,貴在堅持”
唯有踏實耕耘,才能鑄造豐碑,唯有砥礪前行,方能待時而動。當時光倒回至那段備戰(zhàn)的日子,鐘玲坦言,備考的過程是艱難的,并不是輕松的,考研就是一場巨大的考驗。
2022年10月,在大三準備比賽的同時,鐘玲也進入了研究生考試備考階段,備考戰(zhàn)線長達一年。她認為,備考期一定要打牢基礎,最后階段才能厚積薄發(fā)。為了專心備考和學習,她的學習基地也由學校圖書館變?yōu)閷W院自習室。早上七點四十,鐘玲到自習室開始整理一天的學習計劃,八點準時開始背單詞,九點半開始學英語,十點半開始做政治,下午刷數學題。小小的桌子上,她的書籍堆成兩摞,抬起頭就能看見寫滿公式的便簽。鐘玲將每天的學習計劃寫在本子上,每個月都會總結自己的不足。對于政治、英語這類公共課的復習,鐘玲表示,不盲目聽信網上的各種經驗帖,多看、多學、多做才是根本。
“信念”和“毅力”是鐘玲認為作為一名考研人最需要的特質。不斷重復地刷題是她做數學題的唯一技巧,題做完后看答案不看解析,每一次復盤的時候就先查找自己的錯誤,用鉛筆在題后寫出錯的原因,下次再做一遍,如此反復,不停地復盤讓備考生活變得枯燥乏味,大部分的資料題和指定教材她都至少刷了四遍。
備考的一天中,鐘玲感到最放松的時間就是從自習室走向食堂的那段路,腦海中沒有題目的困擾,只想著等會要吃點什么。鐘玲說:“考研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毅力和信念,無論過程是否艱難,雖然你也不知道未來會不會給你答案,但時間會給你答案,事在人為,貴在堅持。”
樂伴其身,幸隨其后
艱難的備考路上總會有治愈的光。
備考途中,壓力及隨之而來的頭痛也經常出現在鐘玲的身上。家人、朋友、老師的支持和鼓勵無疑給了她堅持的底氣和力量。老師們有問必答、有求必應的無私幫助;家人時常會打電話關心她的狀態(tài);鐘玲的室友在實習結束后還會將水果切成盤送到自習室,盤上的小紙條還寫著鼓勵的話語;等等。一路的鼓勵與慰藉,這些都是考研旅程中最珍貴的回憶,也支撐著她一路功成名就。
伏爾泰曾經說過,“人生布滿了荊棘,我們想的惟一辦法是從那些荊棘上迅速跨過。”考研是一場修行,不僅是一場關于學習的修行,更是一場關于心的修行。對于即將到來的新階段,鐘玲做好了繼續(xù)讀博或留學深造的打算,徜徉在尋求真理的長河中。(文\大學生記者團 熊妤婕 編輯校對/徐超 審核/陳挺 王良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