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文學與新聞學院“數(shù)”說薪語調(diào)研實踐團隊在遵義市紅花崗區(qū)人民政府的幫助下,前往紅軍街微笑小屋、忠莊客運站、遵義南收費站、遵義會議會址四個地方開展“揚帆計劃”社會實踐活動。
在微笑小屋,團隊成員主要為市民提供服務,包括提供飲用水、取暖、問路、充電等多項工作,開展了學業(yè)輔導、自護教育、親情陪伴等項目。到達服務地點后,成員們積極分發(fā)禁毒宣傳單,為遵義會議會址的游客提供及時的幫助。
在旅游咨詢點,團隊成員主要負責回答來訪者關于遵義旅行和旅游活動的各種問題,為來訪者提供與旅行、游覽等方面的信息資料,如遵義地圖、導游圖及景點介紹等。另外,團隊成員記錄旅游者建議,并及時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反饋,比如如何讓游客更好地看清咨詢點、咨詢點如何更有效地提供信息等等。
在忠莊客運站,團隊成員為游客提供有效的幫助和問題解答??吹接慰鸵虻玫郊皶r幫助而露出的感激笑容,團隊成員也感到無比開心。
盡管在幫助游客進行網(wǎng)上預約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不熟悉的操作流程以及各種突發(fā)情況,如為什么已經(jīng)預約成功卻未顯示二維碼,老年人是否需要預約等問題,但團隊成員依然堅守崗位,耐心地幫助游客解決預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通過這次“揚帆計劃”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成員不僅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得到了發(fā)展,更重要的是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通過幫助他人,傳遞了溫暖。(供稿/黃貞飛 編輯校對/王琳 梁佳俊 審核/龍尚國)
圖為團隊成員在微笑小屋附近向環(huán)衛(wèi)工人宣傳禁毒知識 王潔攝
圖為團隊成員在微笑小屋附近向中學生宣傳禁毒知識 何素蜜攝
圖為團隊成員為微笑小屋附近安保人員送上溫水 何素蜜攝
圖為團隊成員在遵義南客運站為路人解答疑惑 周盈盈攝
圖為團隊成員在忠莊客運站幫助乘客購買車票 楊燕芝攝
圖為團隊成員在遵義會議會址幫助游客掃碼預約進入紀念館參觀 袁彩玲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