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由六盤水師范學院物理與電氣工程學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聯(lián)合組建的“傳承非遺文化、促進民族團結”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黨在心中”團隊,共計10名同學及帶隊教師,踏上了前往貴州省六盤水市盤州市巖博村的旅程,正式開啟了為期9天的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的第二站。巖博村副主任彭飛與巖博酒業(yè)有限公司副總裁余秋庭對實踐團隊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召開了見面會,對本次活動寄予了深切期望。本次實踐活動主要圍繞西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鄉(xiāng)村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助推鄉(xiāng)村振興經(jīng)濟建設現(xiàn)狀(以貴州省六盤水市盤州市淤泥彝族鄉(xiāng)為例)進行調查與研究。
(現(xiàn)場教學基地見面會現(xiàn)場。通訊員 冉華鋒 攝)
中午一點半,團隊成員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了巖博現(xiàn)場教學基地,深入了解了巖博村的發(fā)展歷程。以前,巖博村是一個貧困落后的小村落,流傳著“家家住的老土房,出門就是豬糞塘,一年種糧半年飽,有女不嫁巖博郎”的俗語。然而,巖博村的發(fā)展轉折出現(xiàn)在一位偉大的村書記——余留芬身上。余留芬在當選書記后,迅速行動,贖回當?shù)氐牧謭?,通過木材交易賺取了第一桶金。此后,他又相繼興建了石磚場、養(yǎng)殖基地等。2013年,余書記成立了盤縣巖博酒業(yè)有限公司(后更名為貴州巖博酒業(yè)有限公司),并聘請釀酒專家作為顧問。2017年,巖博酒業(yè)的人民小酒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從此走出大山,走向全國。在村黨委書記余留芬的卓越領導下,村民們逐漸擺脫了貧困,邁向了小康生活??梢哉f,巖博村今天的繁榮景象,離不開余書記的創(chuàng)新領導和村民們的艱苦奮斗。
隨后,團隊成員跟隨講解員前往貴州巖博酒業(yè)有限公司,詳細了解了人民小酒的釀酒工藝:從選糧、泡糧、蒸煮的前期準備,到下曲、糖化、二次發(fā)酵的中期過程,再到蒸餾、分裝的后期處理。在公司初創(chuàng)時期,當?shù)卮謇锏哪行源蠖嗤獬鰟展?,家中只剩下老人和婦女。為了為當?shù)嘏蕴峁┚蜆I(yè)機會,余書記積極動員在家的女村民到公司上班,她們后來被譽為“釀酒娘子軍”。在參觀學習的過程中,團隊成員深刻體會到了“我生來便有分量,半是刀鋒,半是絲柔”的寓意。
(參觀現(xiàn)場教學基地企業(yè)文化展示館現(xiàn)場。通訊員 冉華鋒 攝)
下午兩點半,團隊成員精神飽滿、興致勃勃地開始了對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傳承的調研之旅。他們深入充滿濃郁民族特色的彝族村落,挨家挨戶對村民進行問卷調查,并與村民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訪談。在整個過程中,團隊成員深切感受到了彝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和對美好生活的積極向往。通過走訪調研,團隊成員進一步加深了對彝族文化的認知和了解。
(走訪當?shù)卮迕瘳F(xiàn)場。通訊員 冉華鋒 攝)
晚上七點半,團隊成員在巖博現(xiàn)場教學基地會議室召開了一天的工作總結會。會上,大家分享了各自的收獲、存在的問題以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隊長首先詳細匯報了團隊成員的工作進展情況,并客觀地提出了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隨后,大家針對這些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并形成了解決方案。最后,對第二天的行程進行了詳細的安排部署,進一步明確了各位隊員的具體分工任務。
通過這看似短暫實則充實的一天,團隊成員之間不僅建立了堅實的友誼基礎,還為接下來更加順利、更好地展開各項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供稿/鐘慧 冉華鋒 吳健平 編輯校對/詹建紅 審核/張毓福)